中国足球应借鉴邻邦经验,铃木稔分享日本青训体系的启示
其实,即使在中国,也有一些长期扎根于足球行业的外国旅行者,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努力去帮助和观察这个行业,从他们客观的视角,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足球缺少什么,需要什么。
铃木稔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体育界打拼的日本人。6年前,他有机会去日本学习中国烹饪课,从而与中国足球结缘。在欧讯体育的6年里,铃木稔一直致力于足球营销和商务拓展,还曾担任冈田武史时代的杭州绿城一线队翻译。对于中国足球进入新时代,他有很多话要说。
▼铃木稔曾担任绿城一线队翻译
移植日本的青少年培训体系可能行不通
在2016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论坛上,我有幸与铃木教授面对面交流,在40分钟的交谈中,我们首先谈到了当前最紧迫的话题——青训。
其实,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足球,早已成为体育总局、足协、各俱乐部争相效仿的样板,然而在不断走过弯路、迷茫之后,中国足球学到了什么,又能学到什么?
▼2011年日本女足夺得世界杯冠军
铃木向《生态体系》表示,日本足球的成功模式对中国来说可能并不容易借鉴。
此前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生态系统曾进行过相关分析。例如,日本U15队的球员如果无法上U18或更高的平台,可以重返校园,如果在高中时期表现非常出色,则可以随时回到职业俱乐部。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不从事足球事业就等于放弃职业生涯。”铃木告诉《生态体系》,其实日本校园足球体系已有近百年历史,而职业俱乐部只有20年的历史。
在规模和制度完善程度上,中国足球学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日本,这意味着理想的双轨制青训模式在中国不太可能实施。铃木稔坦言,如果短时间内生搬硬套日本校园足球模式,效果不会很好。
▼第93届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这个看台!看起来像是《足球小将》
由于日本校园足球模式并不容易借鉴,铃木告诉《》,他曾考虑过是否应该更多地依靠本土职业俱乐部,搭建青训和社区足球的平台和文化,打通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逻辑。但事实上,这条路同样充满荆棘。
“中国俱乐部缺乏为球迷和社会服务的理念。”铃木一针见血地指出。
即便是熟悉日本和中国足球的铃木稔,也尚未在这方面找到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与日本足球的最佳契合点。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能向日本学到什么?
即便如此,中国足球真的就没有办法向日本学习和借鉴吗?在铃木看来,日本在细节方面还是可以给予中国足球一些帮助的。
首先是基层足球教练员的问题。铃木稔认为,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基层,关键是学校里太多的老师不懂怎么教足球。因此,在当下中国足球发展的浪潮中,最重要的问题或许是打造足球教练员的培训体系。在这方面,日本足球是“老手”。
“校园足球教练不只是教足球,还要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性格。训练和比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赢球,而是一个培养孩子们社交能力、生存能力,甚至抗压能力、团队精神的过程。日本探索出的这些足球哲学,中国完全可以借鉴。”
此外,铃木认为,日本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待足球的态度也值得中国学习。
“日本父母愿意让孩子练习足球,主要是因为足球能帮助孩子获得社会生存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所以即使不能成为职业球员,他们也能接受。”铃木说。
▼日本足球青训生也去富士山训练,除了爬山,还要清洁富士山,体能训练的同时培养环保观念
然而,中国家长囿于学习和高考的压力,在足球和学业之间权衡时,不得不将体育运动放在次要位置,没有充分认识到让孩子学习体育运动能带来更全面的优势。
“让家长们认识到体育的好处,日本的成功经验或许对中国有帮助。”铃木在采访中表示,并没有盲目“吹捧”日本足球。就目前情况来看,日本青少年足球也面临一些困难。
日本青少年足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流失导致的影响力丧失。随着职业俱乐部梯队体系日趋完备,大部分优秀足球人才都流向了俱乐部体系,使得校园足球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大不如前。
为了保证校园足球在未来的活力,日本足球也想出了一些新办法。铃木稔向生态圈透露,一些日本大学开放了类似的“足球特招生”名额,让足球和学业双优的高中球员有机会接受最好的大学教育。
杭州绿城的青训之旅真的失败了吗?
与铃木聊起青训,话题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杭州绿城,他曾为冈田武史担任翻译。2011年底,冈田武史出任杭州绿城主教练。此后,绿城青训队全部由日籍教练执教,整个俱乐部的发展理念也倾向于培养年轻球员。
然而,从2013年11月冈田武史离队,到2016年中超赛季绿城降级,是否有迹象表明这条青训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现在判断绿城青训模式的成败似乎还为时过早。”铃木告诉《生态圈》,在他看来,发展青训的效果并没有那么快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在日本,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发展基本需要10-20年才能见效。
▼绿城时期的铃木稔与冈田健
对于这一现象,铃木举了日职联赛的川崎前锋队的例子,“日职联赛中有一支传统强队,其一线队已经五年没有从梯队中提拔过年轻球员了。日本的青训,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这话是有道理的。现在就判断一个青训体系的成败,或者把它拆掉再建,似乎有些太仓促了。对于铃木稔来说,杭州绿城培养出了石柯、陈中流、谢鹏飞等优秀球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赛季中超的阵容中,也涌现出了一些不错的年轻球员。
但另一方面,当拉米雷斯、保利尼奥、特谢拉都来到这个联赛的时候,金钱时代的中超联赛对青训的冲击还是巨大的。
因此,即便杭州绿城降级中甲,也不代表这种青训模式行不通。铃木给生态系统举的另一个例子,就是J2联赛的东京绿城。这家在次级联赛征战多年的俱乐部,25名一线队球员中有19人出自青训队,而顶级球员也会被派往J联赛的各个俱乐部。
“J2联赛这样的人才工厂的运作和发展模式也是成功的。”铃木稔说道。
中国足球商业化发展日趋成熟,但仍有提升空间
铃木在中国体育行业深耕多年,目前担任欧迅体育市场总监,足球的营销和商业拓展其实是他的主营业务。
铃木稔认为,从广告、赞助角度看,中国职业联赛的商业化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从赞助商权益体现角度看,中超联赛也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尽管如此,日本J联赛对于赞助权益运用还是有较为完善的规则和制度。
另一方面,虽然中超联赛已经从转播费中获得了不少收入,但在特许经营产品的开发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欧洲顶级俱乐部的特许经营产品收入往往能达到俱乐部总收入的10%,日职联赛俱乐部的特许经营产品销售额也十分可观。
▼J联赛周边发展
目前中超联赛在俱乐部文化的培育、与球迷的情感联系的维系上做得还不够好,这可能使衍生品对消费者行为缺乏情感刺激。“人们购买衍生品后,并没有感到自豪、光荣和快乐,所以这个生意没有太大的市场。”铃木说。
另一方面,盗版、假冒产品的猖獗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版产品市场。
对此,铃木稔也向生态圈透露了日本足球发展特许经营产品、推动足球市场的一些好办法,“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
日职联赛的女性观众比例远高于中超,这与各俱乐部在球场内发放甜品、冰淇淋等有很大关系,另外,不少日职联赛俱乐部的衍生品都是当地特产,实用价值较高。
最后,铃木还向生态系统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商业发展思路,未来中国的俱乐部和赛事可以通过当下最火爆的运动项目来宣传自己,吸引更多年轻粉丝。
▼CBA上海队签约哔哩哔哩成为冠名赞助商后,球场文化也开始走向二次元
仔细观看与铃木稔的对话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相信能让每一个关心足球的人都受到启发。
在我国商业足球快速发展、竞技足球陷入困境的今天,我们一次又一次希望通过学习国外足球的先进理念,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的口号喊得够响,但谁真正去思考、去实践什么可以学,什么不可以学呢?
“中国俱乐部缺乏为球迷、为社会服务的理念。”铃木说。或许,正如这位在中国踢了13年的日本足球运动员所说,人文关怀是资本充斥的中国足球最缺乏的品质。
记者:葛典、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