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比赛经验比较研究

文章来源: 网络

比赛经验的比较研究

黄永正凌国强刘婷林淑珍朱英

中日韩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比赛经验的比较研究

黄永正凌国强刘婷林淑珍朱英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韶关)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的身高、体重、BMI指数、比赛时间进行分析。

对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比赛经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我国职业联赛年轻球员数量最少;(2)中日韩三国年轻球员身高体重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BM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3)

球员平均上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至少;(4)从位置来看,守门员的平均上场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

我国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我国的青少年前锋是身高和体重最重的。

为此,有建议提出加大训练力度、扩大选拔范围、加强对年轻球员的信任等。

以期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中日韩;青少年足球;体能形态;比赛经历

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足球进入新时代。

一个新的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足球成绩不升反降,整体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日韩。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是俱乐部后备力量的核心,也是国家足球运动的关键。

全国联赛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日本J联赛(以下简称J联赛)和韩国K联赛(以下简称K联赛)

K联赛是亚洲最高水平的联赛。联赛中年轻球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身高、体重、BMI指数体现了三个国家整体的足球水平。

玩家的游戏时间是衡量其游戏经验的重要量化指标。

本文利用以上四项指标对中超联赛、日本J联赛、韩国K联赛中国籍青少年球员的身体形态进行分析。

对我国和日本、韩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心理状态、比赛经验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运动项目之间的差异有望为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联合国《2000 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1995 年):青年是

年龄段为15~24岁,因此本文选取2016年中超联赛、日本J联赛、韩国K联赛的球员382名。

研究对象为24岁以下的年轻运动员,其中包括116名中国运动员、146名日本运动员、

120 人是韩国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档方法

通过搜索亚足联官网、苏达足球网、腾讯网,我们收集了来自中、日、韩三国的382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

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联赛出场次数、累计联赛出场次数等数据均基于公开

BMI指数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平方]。

计算[累计联赛出场时间(分钟)÷出场次数(场次)]得出每位球员的平均上场时间。

同时通过CNKI查阅了国内30余篇相关文献,为本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础。

1.2.2 数理统计

本文的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对指标进行统计处理,主要采用多重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徐月杰认为,比赛经验并不是运动员智力因素的简单集合,而是运动员对比赛规则的理解。

比赛经验的丰富程度取决于运动员对比赛技术、战术的理解和

对游戏规则的熟悉程度和对游戏技巧的掌握程度[1]。本文研究的游戏体验基于玩家的

这反映在平均比赛时间指标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大联赛年轻球员基本信息

由于三大联赛球队数量不一致(中超16支,日本J联赛18支,韩国K联赛12支)

各联赛球员总数并不一致,表1显示,扣除外援球员人数后,中超联赛球员总数为

中国选手400人,其中年轻选手117人,占总选手人数的29.25%;

联赛中日本球员共有470名,其中年轻球员145名,占球员总数的30.85%;

K联赛共有韩国球员382名,其中年轻球员118名,占球员总数的2.3%。

30.89%。从比例来看,中超联赛年轻球员占比最低,低于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

增幅约为1.6个百分点,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落后。

后来又传到日本和韩国。

表1 三大联赛年轻球员数量统计

3.2 高度

身高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尤其是纵向发育水平[2]。

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防守面积更大,对抗能力更强,在争夺空中球时拥有更大的空间。

一定的优势;体型较小的运动员更加灵活,脚步动作更快,这使得他们在起步、改变方向和摆脱障碍物时更有效率。

防守等方面都较为出色。

表2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形态及平均出场时间统计(X±S)

如表2所示,在三大联赛中,中、韩青少年球员身高均在180cm左右,而日本

年轻球员个子相对较小,只有176cm。根据KS非参数检验,中日韩三国年轻球员身高

2017年球员之间的身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

在青少年球员方面,我国并不落后于韩国,比日本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3.3 重量

体重是人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人体骨骼、肌肉、皮肤和

它是脂肪和内脏器官总重量发育变化的指标[2]。

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较强,表2显示,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体重为70.99kg。

我们稍微落后韩国0.57公斤,领先日本3.46公斤。

年轻队员的身体对抗并不比日韩队逊色。

青少年运动员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

3.4BMI指数

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健康程度的标准。

它是身体坚固性的重要指标。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足球运动员需要

除了高强度的训练之外,还应该减轻或控制体重,尤其是将体脂水平保持在理想的范围内。

达到了生物力学上的优势,对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掌控成为训练的重要环节。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运动员的BMI指数都很小。

22左右。这也体现出中日韩三国对球员身体素质的理念是一致的。

测试结果还显示,三国青少年球员的脂肪含量

BM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5 年轻球员平均上场时间和出场次数

球员的比赛时间是衡量球员比赛经验的重要量化指标,比赛经验可以提升年轻球员的比赛能力。

年轻球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和阅读比赛的能力使得他们更能顶住压力,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

表3显示,中国青少年球员场均上场时间最少,只有

25.13分钟,远少于日本(32.72分钟)和韩国(37.13分钟)。

表3 国内青训球员在三大联赛出场比例

测试结果显示,三国青少年运动员平均上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合表3还可以发现,具有比赛经验的年轻球员占比是中国最低的,只有

52.99%,而日本和韩国都在61%以上,比中国高出8个百分点左右,可见中超联赛对青少年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年轻球员的使用频率不够,对其能力的认可度较低,这也进一步体现出我国的

在年轻球员的训练上与日韩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3.6 不同位置球员身体特征及平均上场时间分析

3.6.1 转发

从位置划分来看,中国年轻前锋平均身高、体重均为最高。

身高184.23cm,比日本高出10cm多;体重74.77kg,也比日本高出7kg多。

不过,从平均出场时间来看,我国年轻前锋球员的出场时间最少,落后韩国队10多分钟。

说明我国年轻前锋身高体高,对抗能力强,但出场时间较少。

这反映出我国对年轻前锋的选拔过于单一,应该扩大选拔范围,单独选拔、单独培养。

需要身材矮小、速度快、灵活的球员来补充前锋位置。

年轻前锋队员的身高、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

比赛场次、平均上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年轻前锋队员身体形态及平均出场时间统计(X±S)

3.6.2 先锋派

如表5所示,中国年轻前锋球员的身高、体重和BMI指数均排在第二位,略低于

与韩国相比,日本与中韩两国都存在一定差距。从平均比赛时间来看,日本的平均比赛时间最高,超过了

30分钟,韩国队紧随其后,中国队年轻前锋球员的上场时间相对较少。

韩国年轻前锋球员身高、体重差异非常显著(P﹤0.01),BMI

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比赛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年轻前锋球员身体形态及平均出场时间(X±S)

3.6.3 防守方

后卫的主要任务是防守、拦截和阻止对方的进攻,禁区是比赛的焦点。

在这个区域,后卫需要直接面对对方的前锋,所以现代足球要求后卫

对身高、体重的要求较高,以保证在空中球比赛和身体对抗中的优势。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后卫队员的身高都在180cm左右,体重也在180cm左右。

差异在71公斤左右。特别是在BMI指数方面,三国之间的差异是

测试结果还显示,三国年轻后卫的身高、体重、BMI

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国实力相当,都在46分钟以上,而中国只有30.75分钟,与日韩还有一定距离。

但测试结果显示,平均游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青少年后卫球员身体形态及平均出场时间(X±S)

3.6.4 守门员

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是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比赛用球的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球的速度越来越快,旋转也越来越多。

这种力量使得球的轨迹更加不稳定。因此,应该选择守门员

大多数球队都喜欢身材高大的球员。同时,由于门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

一次扑救可以拯救一支球队,但一个小错误却可能毁掉一场比赛。

丰富的大赛经验,从而保证他们在巨大的比赛压力下,仍然能够发挥正常甚至超水平的表现。

表7统计结果显示,中日韩青少年守门员身高体重差异

差别不大,身高都在186cm以上,韩国稍微高一点。体重也都在76kg以上,韩国最高。

从BMI指数来看,三国年轻守门员之间的差距很小。

测试结果还显示,身高、体重和BMI指数

中、日、韩青少年守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三国青少年门将差距明显,中国队最少,场均出场时间仅为5.78分钟。

第二名是日本为12.86分钟,最高为韩国为47.83分钟,是中国的8倍多。

测试结果还显示,中日韩青少年平均游戏时间分别为

守门员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7 青少年守门员身体形态及平均出场时间(X±S)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1.1 在中超联赛、日本J联赛、韩国K联赛中,中超联赛本土国籍年轻球员占比最高。

低,落后日本和韩国1.6个百分点。

4.1.2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运动员身高、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中国青少年球员的身高、体重与韩国相当,比日本占有一定优势。

三国青少年运动员BMI指数均在22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1.3 中超联赛拥有丰富比赛经验的年轻球员占比最低,仅有

52.99%,落后日韩约8个百分点。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超联赛年轻球员平均上场时间最少,仅为25.13

分钟,比日本和韩国少得多。

4.1.4从位置上看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中国青少年球员各位置平均出场时间最低;

身高、体重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国青少年前锋身高最高。

体重也是最大的;前锋队员之间身高、体重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BMI指数

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国与韩国持平,领先于日本;防守队员

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守门员在平均上场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中国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

4.2 建议

4.2.1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提高其数量和质量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使更多青少年运动员能够

能够登上中超联赛的大舞台。

4.2.2 中超俱乐部应给予年轻球员特别是门将更多的信任,让年轻球员能够

玩家将有更多的游戏机会,积累更多的游戏经验。

4.2.3扩大选拔范围,特别是选拔和培养小而灵活的前锋球员,丰富前锋线

配置。

[1] 徐月杰, 常静. 运动员篮球经验与运动时间特征关系的实验研究[J]. 武汉体育报

教育学院学报,2003,37(2):75-79。

[2]臧秋华.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年龄分布及身体形态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

学院学报,2007,19(1):85-87。

[3]唐玉成,曾小松.中超联赛与欧洲五大联赛国内外球员身体素质特征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 38(2): 139-144.

[4]杨三军,赵维克,陈小科.中五联赛与中超联赛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与素质比较.

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5):96-100.

[5]董莉,沈旭章.欧洲青少年足球推广模式研究热点[J].体育研究,2013.

34(3):67-70。

[6]刘波.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身体形态特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6,

37(2):82-88。

[7]田健,赵功彦.2008—2010年中超足球联赛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

《学院学报》2011,45(9):97-100。

[8]张胜杰,李媛.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

6(6):82-84。

[9] 朱俊凯. 中国国家队男子足球运动员位置体能特征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杂志

技术,2012,48(1):68-75。

[10] 孙文新,侯会生. 中国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目标结构模型[J].北京

高校体育学报,2007,30(10):1418-1420。

[11]李春阳,王庆军.中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比较及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 20(5): 1-8+87。

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比赛的研究

和青年

黄等

( , , , 中国)

201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共建”项目();韶关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