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篮高手中的湘北队,从默默无闻走向全国大赛的热血征程

文章来源: 网络

在《灌篮高手》的虚拟世界中,“神奈川县立湘北高中”只不过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公立学校。湘北篮球队原本的实力并不算顶尖,甚至可以说非常弱小——“前年”(以樱木花道等人的加盟为转折点)在县预赛首轮被栗户工业以36比78的比分淘汰;去年首轮又遭遇强劲对手陵南高中,被对手以100多分的差距击败。

随着“天才篮球手”樱木花道、“超级新秀王”流川枫的加入,“县MVP”三井寿的回归,湘北队的实力大大提升,有机会征战全国大赛,《灌篮高手》的故事就此正式开始。

这次全国大赛的赛制,几乎是井上雄彦从现实生活中完全照搬过来的。

在日本,每年有三次高中篮球全国大赛,分别是7月末8月上旬的“高中联赛”、10月左右的“全运会”、12月末1月上旬的“杯赛”,也就是《灌篮高手》漫画中提到的“夏季锦标赛”、“秋季全运会”和“冬季选拔赛”。不过由于漫画本身的故事设定在夏季,所以后两项赛制并未涉及。

每年夏季举行的全国高中校际篮球联赛被称为“IH锦标赛”,是三大锦标赛中最为重要和著名的一项。IH锦标赛的选拔机制是日本各都道府县市以“学校”为单位推出代表队(较大的地区可能有两个名额),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单场淘汰赛。要知道,日本有大约4000所高中,但只有不到60所学校有资格参加夏季全国比赛,竞争相当激烈。

相较于其他两项比赛,IH比赛的规格更高,因为它本质上是日本“全运会”的一部分——相当于日本的“全国高中体育锦标赛”,涵盖的赛事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著名的“甲子园”高中棒球联赛。

12月下旬举行的“冬杯”也是选拔地方县市的校队,规模略小。同样是全国性的校际联赛,但重要性不如IH赛,因为时机太不巧:与中国不同,日本的学制是自然年制,每年冬季都是他们的“毕业季”;因此,像《灌篮高手》里的赤木和穆古罗一样,很多高中生球员因为要备战升学考试而抽不出时间参加比赛,这降低了“冬杯”的价值。但作为纯粹针对日本高中生举办的全国性篮球赛事,“冬杯”的重要性在近两年不断提升。

而夹在两者之间的全运会,则显得有些弱了。虽然还是高中生之间的比赛,但更像是县市球队之间的比赛,而不是校队与其他地区的比赛,类似全明星赛。2008年,参赛球队数量甚至减少了一半。可以说,这是三大赛事中,最不被看好的。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在看《灌篮高手》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问:日本高中生的篮球水平真的有那么高吗?甚至有人吐槽:要是他们有这样的水平,日本篮球早就是亚洲的骄傲了。

确实,这部漫画创作的90年代,中国是亚洲篮球的领头羊,日本的篮球水平还不及格。井上雄彦抄袭了不少NBA球员的动作,放在高中生身上,再加上漫画本身的戏剧效果,难免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不过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在青训队之外,《灌篮高手》中提到的全国大赛,已经是日本篮球在这个年龄段的最高水平——可以说,日本篮球的未来也在这里。

作为一名篮球迷的井上在创作漫画时,尽量采用了相对写实的风格,并没有任何反科学、反人类的设计,因此漫画中的很多动作对于一些日本顶尖高中生来说,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做到。

校际联赛——日本体育动画的主战场

和《灌篮高手》一样,日本不少体育漫画都将“主战场”设置在校际联赛:主角一路打怪升级,在全国大赛的路上不断突破变强,挥洒汗水,收获友谊。

《足球小将》和《少校》就是这种情况,这两部动漫是与《灌篮高手》齐名的日本顶级体育动漫。

1981年,日本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开始连载漫画《足球小将》(又名:队长小翼),很快便成为一部人气作品。1997年前后,同名动画被引入中国,也掀起了中国足球的热潮。

“我在跑道上自由奔跑,像风一样,我的心像沸腾的烈火,我的脚像畅游的蛟龙。”

每每听到这首扣人心弦的片头曲,总会想起大空翼、美咲太郎、日向小次郎、若林源藏等性格各异的人物,以及运动场上的碧绿草地和蝉鸣声。

这部漫画讲述了足球技术超群的少年大空翼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进入职业足球界的漫长历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法国世青赛。这段人生轨迹和现实中很多日本足球运动员的经历很相似。

校园足球是日本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主要路径,多年来日本校园足球培养出的一大批年轻球员日后都成为了国家队的核心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包括中田英寿、本田圭佑、中村俊辅等,他们都是在校际联赛中凭借出色的表现开启了自己的职业足球生涯。

据统计,日本注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人数早已超过百万,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足球联赛和足球比赛。以高中校园足球为例,最重要的比赛莫过于每年年底的全日本高中足球联赛。

日本高中足球联赛自1917年创办以来,已有104年历史,比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联赛还要悠久,曾因战争、天皇去世等原因数次停办,若无意外,第100届将于今年年底举行。

相比于“比赛”,“拼搏”或许更适合形容这次赛事。一般来说,县级预选赛会有近百支球队参赛,要想顺利晋级,必须披荆斩棘,难度可想而知。进入全国赛之后,还要进行紧张的淘汰赛——从全国赛首轮一路晋级到决赛,需要9天打满6场比赛。正是因为残酷的赛制,参加日本高中足球联赛,会成为这些高中生们难忘的回忆;如果能夺得最后的冠军,那绝对是可以“吹嘘一辈子”的荣誉。

在《足球小将》走红的同一年,还有一部名为《TOUCH》的运动漫画能与《足球小将》共享同样的人气。这部作品的风格更加轻松活泼,但也传递着同样的青春、梦想和热血:在热爱棒球的哥哥上杉达也去世后,同样拥有运动天赋的上杉达也终于拾起动力,开始认真打棒球,为“进军甲子园”而努力。

在日本,棒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足球,也正因如此,日本高中棒球全国锦标赛的举办地甲子园,也成为众多日本青少年心目中的圣地。

“甲子园”三个字代表着梦想和荣耀。还记得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中一位去世的老人的故事,他的遗愿是在骨灰盒里放一把“甲子园”的土。因为他小时候参加过日本高中棒球全国锦标赛,所以一生都以踏上甲子园的土地为荣。

据说,甲子园球场的走廊上写着一句标语:

“98% 的高中球员都在这里被击败,但他们最终变得更强大。”

这座1924年建成的棒球场,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日本青年的热血与泪水,也渐渐成为了日本体育精神的图腾。三年前锦织农业高中的故事,或许就是甲子园精神最好的写照。

2018年夏天,平成时代的最后一个夏天,甲子园举办了第100届全国高中棒球锦标赛。今年的比赛轰动了全日本:超人气乐队岚发行全新单曲为选手加油;日本国民偶像福山雅治专门为本次比赛作曲并演唱了主题曲《甲子园》;名不见经传的秋田县金属高中棒球队闯入决赛,被誉为现实版“棒球英雄”。

木梨农业高中位于日本农业大县秋田市,是一所以培养农民为主的中专,因盛产稻米(当然还有秋田犬)而闻名。木梨农业高中于 1932 年成立棒球队,但截至 2018 年,已 11 年未进甲子园;而整个秋田县,自 1915 年首届甲子园以来,已连续 103 年没有球队进入甲子园决赛。

因此,在这支队伍出发之前,秋田县民众对他们并没有抱有很高的期望;就连锦织本身也把开学时间定在了8月21日(2018年甲子园决赛在21日),并计划在当天举行甲子园体验报告会。结果锦织竟然出乎意料地击败了甲子园的常客鹿儿岛实业高中和大垣日大,并在第三场比赛中逆转了高中棒球队横滨……孩子们一路势不可挡,闯入决赛,让学校原定的赛程彻底崩塌。

比赛赛程延长意味着“资金烧钱”,而金属高中根本没有准备那么多钱——作为一所资金不足的公立高中,金属高中早期的比赛经费全部由当地民众捐赠。然而,随着“秋田之光”的到来,金属高中“缺钱”的问题被曝光,长辈和村民二话不说就为孩子们筹集了1.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77万元)。

从秋田县预选赛的10场比赛到甲子园决赛,金属队未更换任何队员,依靠9名首发球员一路取胜,创造了“杂草军团”的神话。虽然在决赛中以2比13不敌传统强队大阪同音高中,但金属队顽强的拼搏精神也让这场比赛被称为“史上最激情的甲子园”。

金佐农的小伙子们在体育场内齐唱校歌——又名弯弯歌,风趣幽默,充满激情。

这么说来日本青少年足球联赛,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何日本体育漫画的故事总是从校际联赛开始。

日本的体育漫画大多为少年漫画,受众主要为青少年,正处于热血沸腾的年纪。对他们来说,校际联赛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职业联赛——即便没有参加过,也一定看过,或者为学校、朋友加油。在如此熟悉的情境下,他们更能与漫画主角产生共鸣:这些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如同生活在身边的人一样,并非一夜之间成为王师的天才,而是通过体育运动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在他们心中,残酷的校际联赛也是实力的证明:努力可以创造奇迹,但只有绝对的强者才能坚持到最后。如果他们想认可漫画主人公的能力,想为漫画中的故事感到兴奋,校际联赛就是最好的舞台。

热血漫画点燃日本热情青年

二战期间,日本的体育事务始终与军国主义挂钩,单纯的体育竞赛不受支持。在甲子园因战争被迫停赛前,观众和运动员在比赛中途收到广播通知,被拉去参战。比赛中断后,甲子园看台的铁皮屋顶被拆除,作为战争资源运往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被太平洋盟国最高司令部占领,并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在体育方面,主要着力点是将“为国防、军事而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理念转变为“提高人民生活舒适度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为了重拾国民信心,向世人证明“日本并没有被战败所摧残”,日本政府将体育发展重心转向提高经济水平、取得优异的竞技成绩、积极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等,如1959年成功申请举办第18届奥运会,并制定了强化奥运选手队伍的计划。

1960年代,重建的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随之提升。在此背景下,日本体育发展的重心开始由竞技体育转向大众体育。其中标志性事件便是1964年制定的《国民健康体力增进对策》。好景不长,19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不振,政府因财政拮据不得不削减开支,对体育的支持力度大大减弱。直到1986年汉城亚运会失败后,日本政府才开始重新关注体育事务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寻求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更加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不仅被视为振兴国家的重要途径,大众体育也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面对老龄化社会和少子化,日本政府开始倡导全民健身,希望不仅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也希望通过“体育”这个世界性语言促进国际交流。

谈到学校体育,日本体育厅曾将其分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两个部分,其中后者占据了很大比重。如果你有机会去日本校园,会发现学校里随处悬挂着关于“俱乐部活动”的海报和横幅。据说,在一些地区,学校俱乐部活动的成效还会影响到文部科学省的经费投入。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率逐渐提高——据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10-19岁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为46%;初中生的参与率甚至达到了77%以上。

因此,日本体育动漫有着肥沃的生存土壤。上世纪六十年代,描写棒球的体育漫画鼻祖《巨星》横空出世,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体育漫画从未停止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足球小将》、九十年代的《灌篮高手》、二十一世纪初的《网球王子》和《棋魂》,以及最近的《黑子的篮球》《排球!!》《冰上的尤里》等等。

日本体育动画的发展对日本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巨星”和“大空翼”让棒球运动风靡一时。时至今日,棒球运动员仍是日本小朋友最向往的职业。曾经在日本被视为“二流运动”的足球,因《足球小将》而风靡全国,日本早期的一批“国脚球员”基本都是大空翼的粉丝。《灌篮高手》连载后,校园里立刻刮起一股“篮球旋风”,《朝日新闻》甚至专门刊文称“体育馆里挤满了想要加入篮球队的学生”;《棋魂》连载期间,日本的围棋选手增加了百万以上,为围棋界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

可以说,日本成功地将体育与动漫这两个年轻人乐于接受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用动漫记录校园里的拼搏与美好青春时光,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兴趣,并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体育的种子。

据日本动画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日本共制作了1321部体育动画。时至今日,日本体育动画仍在发展,题材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无论是热门的花样滑冰、跳水、羽毛球,还是不那么热门的男子艺术体操、水球和相扑,都有相应的漫画作品,并赢得了自己的粉丝。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作家塞缪尔·乌尔曼的一句话:“青春不是桃花脸、丹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宏大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涌动的深泉。”日本体育动漫经久不衰的秘诀或许就在于抓住了青春的象征,讲述了热血、汗水、梦想的故事。

参考:

南方都市报《同样是精彩的体育动画片,中国和日本的小朋友看后有何不同?》

论文《动漫,日本体育成功的未知因素》,

吕晓志, 余娜. 日本动画产业成功的启示[J]. 中国电视,2007(04):76-80.

彭菁,张毛毛.中日体育动画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3):155-158.

刘何娟. 日本动漫体育电影的文化审视[J]. 日本研究,2010(01):120-124.

李云光,夏亮,吕小强.中日校园足球发展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6):147+149.

库叔的福利

酷书送书活动一直在进行中!中国地图出版社为酷书提供了20本《中国时刻》2022年日历,供热心读者阅读。精选全国各地的代表性时刻,按季节划分,让读者感受到“此刻,世界某处正在发生一幕幕场景”的共鸣与新鲜感。请在文章下方留言,点赞数最多的前两名(50个以上)将获赠免费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