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担任主席,中国篮协加速改革,小篮球规则引导孩子兴趣
以姚明为主席的新一届中国篮协加快了改革步伐。中国篮球协会颁布了《篮球小规则》。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引导孩子对篮球的兴趣。
姚明已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姚明在比赛中。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40人》
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一版
2018年春天,中国篮协在北京龙潭公园附近找到了新的办公地点。一排平房原来是一家餐厅。没有与之相伴的办公楼,也没有任何标志。经常在公园散步的邻居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里的新主人是谁。坐在装修简单的办公室里,姚明感觉“很踏实”。他说:“我也想换门。”现在的办公室是木门,他打算换成玻璃门,里面外都是透明的。 “感觉更开放,有一种‘欢迎’他人的感觉。”
2018年,姚明38岁。他是近年来流行语境下的第一代“80后”。这位“80后”见过大场面、经历过大仗,如今又担起了大担子。他是这个时代引人注目的人物,不仅因为他非凡的身高和球场上那些充满力量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说,姚明已经成为一个包含多种含义的符号——球场上的传奇、中外交流、体育改革、社会公益……每一个符号对他来说都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随着角色的不断切换,每一次展开的故事都足够生动。
打开
姚明喜欢在办公室里放一些音乐。一时间循环播放了《速度与激情7》中最受欢迎的片尾曲。听音乐放松是球员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惯。音乐已经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的自然背景,他是中国运动员中能够正确融合中美两种文化背景的典范。
在今年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中,休斯敦火箭队一路杀入西部决赛。虽然姚明已经离开这支球队7年了,但他的影响力却从未远离。 2017年初,火箭队还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球衣退役仪式。球队历史上至今仅有六名球员获此殊荣。当时他为这支球队赢得了无数中国球迷。时至今日,中国球迷对于火箭队依然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关注。
同样,在美国人眼中,姚明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性格和他在球场上的高光时刻一样迷人。他场上的一举一动、场外的一言一行都巧妙地传达着中国的形象。以及中国文化的内涵。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在NBA打球期间,姚明两次登上亚洲《时代》杂志封面,并两次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其为“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单笔出口”。显然,这个大人物属于“软实力”输出的范畴。另一位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表示:“我想借用中国篮球明星姚明的一句话,无论是球队的新球员还是老球员,他们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在这次对话中,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够达到姚明的标准。”
姚明在NBA的九个赛季正处于新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速了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但即使人们已经生活在地球村,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仍然比经贸交流更具挑战性和多样性。因此,当普通美国人观看这位中国大个子在自己最熟悉的NBA赛场上奋战时,文化障碍以双方都能欣赏的方式减少了。他们也看到了这位中国年轻人带来的幽默、谦逊、克制和包容,就像一股新鲜空气在“肌肉丛林”的NBA中一样,获得了特殊的青睐。
借助篮球这样的“国际语言”,姚明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在向世界推广自己的母文化。因此,尽管他已经从NBA退役多年,但他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来自于他对文化层面的影响——超越了比赛的胜败,成为时代的注脚。
2011年,姚明在上海举行退役新闻发布会时,他真诚地说:“感谢这个大进步的时代给了我实现梦想和价值的机会。”以姚明为代表的中国优秀运动员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舞台展现开放中国的形象和气度。
姚明越是走向世界,他的内在根源就越坚实。 “中国不是由任何个人代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我们应该探索更多的闪光点,来完成中国这个词。”多年在大洋彼岸的经历,让姚明产生了觉悟。开放包容的力量造就了他,也是这个改革时代孕育出来的力量。
韧性
虽然篮球并不是他小时候练习的第一件事,但姚明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条件注定了他最终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除了身高之外,很难说他在其他身体条件上有多么的天赋,但他用毅力、坚韧和自律来提升自己,成为中国篮球史上迄今为止最有成就的球员,创造了自己的辉煌。篮球时代。 17岁出道中国男篮联赛(CBA)时,一场比赛被击中15次。最终,他在2002年带领上海东方队夺得总冠军。22岁首次亮相NBA时,首场比赛只得到零分和两个篮板。当其他人等着看“状元秀”笑话时,他终于让不看好他的前NBA球员星巴克拍了他的屁股。 2008年奥运会,他带领中国男篮打进八强……
场上的骚动被封印在记忆里。 2017年2月,姚明回到休斯敦参加球衣退役仪式。从此他的11号球衣就一直高高地悬挂在球场上空。上一次休斯顿举行盛大的球衣退役仪式时,他还是个新秀。这是他新秀赛季的第七场比赛。火箭队迎战西雅图超音速队。巴克利在电视上表示,姚明这辈子绝不会单场拿下19分。 。无论当时的姚明有多么雄心勃勃,他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的11号会与火箭历史上一些最著名的球星并肩而立。
球衣退役仪式上的演讲依然充满幽默感。开头是“我再也不会和火箭签10天的短合同了”。但姚明心里却是波涛汹涌,言语哽咽,眼眶都红了。这篇充满细节和情感的演讲是他在飞往休斯敦的航班上写的。 “写了大约半个小时,是用中文写的,写完后,他在脑子里用英文写了出来。”再读一遍。”
所以,他站在法庭中央的那张纸,就是一篇中文演讲稿。他可以无缝地进行自己的同声传译。现在这种自然而平稳的过渡就像他在中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游刃有余一样。但从他现在的舒适程度来看,你可以想象他在两个遥远的国家和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之间旅行是多么艰难。
姚明是一个怀旧的人。 2011年,他在上海举行退休仪式时,特意邀请了初到美国时的翻译潘克伦担任同声传译。他说是为了给大家带来一些温暖的回忆。在休斯顿球衣退役仪式结束时,他还讲述了一个老故事。新秀赛季,他第一次在海外度过春节。队友们了解了中国发红包的传统,每人都给他准备了一个红包。但姚明发现,每个红包里只有两美元(在美国文化中,两美元意味着幸运)。他跟总经理道森开玩笑说,“你应该放10美元,而不是只放2美元。”道森也开玩笑回应,“你知道球队有工资帽的。”姚明的钱包里总是放着一块前两块钱,“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带着它,我的家就在那里。”
很多人好奇,姚明当时真的带着那两块钱吗?
这时,姚明就会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两块钱,展开,认真地说:“你看,这就是其中一张。”
公益事业
很多人都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场景。姚明高举国旗,走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前面。旁边是来自汶川灾区的9岁男孩林浩。一个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和辉煌,都铭刻在记忆中,成为永恒的力量。汶川地震后,姚明是捐款最多的体育明星。他时刻牵挂着汶川的孩子们,持续伸出援助之手。对他来说,做慈善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去NBA的第一年,第一个圣诞节,我就赶上球队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送温暖。”对于姚明来说篮球明星有称号的,这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情,“我记得很清楚,当我去一个贫困家庭时,那个人是一个盲人。他说:“哦!真的是姚明吗?”我说:“我可以摸他吗?”我看到他的时候我的手都在颤抖,他真的很高兴。当时我觉得我很有价值,我可以让他们一家人圣诞节快乐。”
用慈善去温暖别人,甚至一个家庭,带来的是别样的幸福和满足。这让姚明对生命的色彩有了更多的认识。 “其实,对于灵魂来说,这也是一种补充。”
2010年,姚基金慈善赛在北京举行时,姚明还没有退役。他坐在一群来自四川的孩子中间。赛场上,中国男篮正在与美国明星队展开较量。虽然他不需要出现在游戏中,但他仍然是游戏真正的主人。 “像公益活动这样的事情,无论玩家在哪里,无论是谁参与,都会有奖励。”这就是姚明的感慨。如今,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正在姚基金资助的希望小学学习、成长。 2012年,姚基金启动“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为数十万青少年提供学习篮球的机会,让篮球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快乐和健康。 “从这个角度来说,篮球只是一个载体,公益才是主体。”
如今,姚基金慈善赛已成为中国体育界规模最大、最规范的慈善赛事。 “这个游戏,十年前我和纳什发起的篮球明星有称号的,更多的是一种激情。十年后,它更多的是一种理性和责任。” 2017年,姚明在香港红磡大球场举行的一场比赛中表达了自己对公益的理解。
成就、名气、社会形象……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姚明都是中国体坛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至于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回报社会,姚明的做法展现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姚明的成功固然是通过篮球来体现和发扬光大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首先取得的却是一个心中怀有爱的普通人的成功。
改革
姚明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自然会对他的身高感到惊讶,但很快就会被他的谈吐和知识所折服。他的足球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出色。姚明的能力为他的“姚式”奠定了基础。
“如果有结果,我愿意退一步;如果有问题,我当然会面对。”体育改革走在前列。 2017年3月,姚明出任中国篮协新任主席,篮球接力棒交到了他的手上。手头有。 “成年人可以自助”是他的政策策略之一。 “改革是渐进式改革,我们要先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急着重新分蛋糕。”
从CBA到NBA再回到中国篮球,从运动员到经理人,这些年姚明的身份变得更加多元化。他的视野更广阔,思考更深刻,对体育改革有着强烈的期待。 201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新的身份也帮助他为体育改革发出了更强的声音。取消竞争审批等改革措施与他的呼吁有直接关系。
姚明懂得尊重历史,更愿意探索如何创造未来。
比如,如何看待国家体育体系,他说:“以前,国家体系对我们一些项目夺金牌有很大帮助。但从发展方式上来说,有些项目就不那么适合了。”事实上,过去的方法和现在的方法都在探索,哪种方法更适合未来的趋势,取决于新形势下如何处理社会与政府的关系,如何调动最有效、最有利的方面。每个。”
姚明喜欢用比喻来阐述他的想法。
比如,如何理解听起来很“官方”的政社分离概念?他说:“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份保险,就像银行里的保险箱,如果每次都用最后一份保险来处理事情,就会浪费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可能会失去活力。把所有的钱都锁在保险箱里绝对不是一个选择,所以它必须是可移动的。”
“再进一步来说,就政府和社会的分工而言,政府要做的就是保留最核心的东西,比如外汇储备,它负责覆盖底线,也比如个人理财,一部分钱存银行,一部分拿出去冒险,我明白这就是篮球改革的两件事(一强)。政府)一软(社会),我们的战略机动性就会更大,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面对不同的问题,过去是一套人,两套品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套。现在我们需要协调协会自治和善治的模式,形成新的良性循环。”
无论转换到哪个角色,姚明都始终处于学习状态。 “我最近看的是弗格森爵士的《领导力》。” 2011年退休时,他说,无论转型如何,从政还是从商,首先应该“学习”。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时就开始认真学习经济学。上学不仅仅是为了拿到文凭,“我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充实自己。”
生活在不断的充实和收获中前进,姚明对于“获得感”也深有感触。 “改革让更多人有获得感,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更高尚。马斯洛没有说人生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也不能说谁更高贵。而且,我们如果只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忽视低层次的需求,那么高层次的需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长久。回到改革的实际技术问题上,则不然。要有足够的热情。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我们现在正在推动改革,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可能需要再次推动这一点。也是可能的,因为时代在变。”
原意
时代在变,不忘初心。
在球场上,他与队友并肩作战,留下了许多球迷难以忘怀的激情时刻。现在,他必须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打一场重要的比赛。这不像球场上面对面的比赛。 “举轻如重”和“拿重如轻”之间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抉择。挑战已呈现出新的形式,但仍然无处不在。
“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发展市场经济,让生产资料流动起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有今天的成就。同样,如果有一个联赛,小到一个联赛,要想发展就得有流动性。”
姚明喜欢思考问题,探索概念,并在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中寻找新的含义。谈到改革凝聚,人们喜欢用“聚沙成塔”来形容。但姚明说,沙子仍然是沙子,聚集在一起仍然是一团散沙。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应该是由无数个“小金字塔”搭建起来的。每个“小金字塔”都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内部有良性循环,这样整体才能真正强大。
很多时候,姚明也喜欢通过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篮协每天的盒饭午餐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有一次,他以吃为话题篮球明星有称号的,给同事讲了一个“螃蟹投资人”的故事——一位投资人想去江苏做螃蟹生意,拜访了几家公司,每家公司都邀请他吃螃蟹。吃螃蟹时,旁边会放一碗洗手水,可以去除腥味。这位投资者故意端起碗喝了下去,显得很无知,但其他人却不好意思或不敢提醒他。直到一家餐馆的老板说这些水是用来洗手的。最终,投资人选择了这家公司。
故事讲完后,大家听了都很高兴。回到办公室,姚明笑着说道:“这个故事不是随便讲的。”
“很多人都玩过俄罗斯方块,每个块都不一样,最后拼到一起。我觉得这有点像选人用人,在一个组织里,人应该更加多元化,关键是如何结合起来。”并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优势。”
“我如何衡量我的成功?我们都努力工作,有一天,当中国篮球出现一个新的标志性人物时,所有人都忘记了我。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姚明经常说,他很感激这个进步巨大的时代。事实上,我们应该说,我们感谢无数的姚明,推动了这个时代的伟大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