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圆满落幕,体育赛事点燃城市热潮

文章来源: 网络

随着国乒主场卫冕,2024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全场欢呼声中圆满落下帷幕。赛场上,“沙头拿下巨分”、“王曼昱21场全胜”、“邱一可8岁女儿上任球童”。一系列比赛热点点燃了冬季运动热潮。

翻开2024年的“赛事日历”,从“唐尤杯”、澳大利亚公开赛(亚太外卡赛)到ATP成都公开赛,高水平、重量级的体育赛事填满了成都时间。赛事热度还在,2025年世界运动会和数十项重大国际赛事已提前安排在明年举行。

难怪有体育从业者评价,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似乎打通了“人都”路线。一批国际赛事相继举办,竞赛水平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为这座城市创造了新的高度。这座城市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焦点。

成都,这座兼具丰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的城市,不断通过体育赛事营造坚韧刚毅的“肌肉感”——这不仅仅是体力的象征,更是一种内心的奋斗。精神和都市气质。

2025年8月,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二级奥运会”的2025年成都世运会即将拉开帷幕。这项首次进入中国大陆的大型赛事,将再次为成都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留下高光时刻,展现这座城市日益强大的活力姿态。

基地:新场馆标准高、颜值高、黑科技

2020年,韩立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早年加入国际体育场馆运营巨头AEG,也是北京五棵松体育场集团的创始成员之一。后来,他“搬”到了2000公里外的成都,建立了万贯西南体育中心。他向外界“告知”,他将用十年时间开拓成都市场。

当时,有消息传来,成都获得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办权,这座城市正在掀起体育发展的新浪潮。

高质量场馆建设是成都的重中之重。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原名:凤凰山体育公园)和东安湖体育公园两大体育地标同时开工并相继投入使用,助推成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1.83个快速增长2018 年 2.4 平方米,到 2022 年将超过 10 万平方米。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成都市已建成体育场馆273个。

数量大只是成都体育场馆最基本的标签。面对成都各项赛事高端化、国际化的趋势,这些场馆被植入“高标准”、“好看”、“黑科技”,打造成都国际赛事名城的“基地”。

韩立峰对此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2022年初,他的团队参与五粮液文体中心的市场运营。体育场银白色的外观如同“四川锦缎”般熠熠生辉,形状如一只回首的凤凰。现代外表下隐藏的是硬实力:

6万座的专业足球场,符合FIFA标准;

18000个座位的综合体育场符合NBA/FIBA/NHL标准;

综合体育馆地面配备制冰/热回收系统,可实现专业冰球/篮球场地的快速转换;还设有可容纳约3000人的多功能厅和全民健身中心。

资深球迷陈明对新场馆的视野特别满意,“球员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不知道的是,世界最大足球场的索膜结构屋顶发挥了作用——ETFE膜不仅透光性更好,而且防眩光、抗紫外线,大大增强了视觉效果。观看比赛的体验。

正如韩立峰所说,这个体育中心现在可以开展四种类型的运动:地板运动、冰上运动、水泥地板运动、各种音乐会、企业会议。这里不仅是中超球队成都成都队的主场,也是张学友、毛不易、西城男孩、刀郎的表演场地。

高标准建设场馆支撑“文体绽放”的运营格局,是成都建强用好大型体育场馆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专业:赛事运营变得活跃,小众赛道变得专业

随着优质场馆的不断建设和大型赛事的涌入,赛事运营机构也掀起了“掘金成都”之势。

李思思目前在成都一家活动运营公司从事运营工作。她发现,这个几年前在成都还算小众的专业赛道,现在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多的同事从北京、上海等地来到成都。在她看来,这也表明围绕成都赛事的整个行业正在“变得更加专业、专业”。

首先让她注意到成都“质变”的,是成都的“惊人飞跃”。 2018年,万达体育第二年中标成都国际马拉松赛运营权。据李思思介绍,当时业内就有猜测,在专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支持下,成都或许有升级的机会。

不出所料,2019年成都马拉松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其完赛成绩得到了世界田联和AIMS(国际马拉松与路跑协会)的认可。这一举措甚至比历史更悠久的北京马拉松和上马赛事更早实现,也让李思思第一次感受到了成都赛事运营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后,成都马陆续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世界田径商业签名赛事”、“世界田径锦标赛赛事”等荣誉。

时任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华曾指出,办好运动会,要做好赛事运营,注重体育赛事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的引进、举办和设立。规模化的体育赛事,因为赛事是否有影响力、能否良好运营决定了赛事对城市的影响和价值。

形象地说,运营环节是赛事的“放大器”和“连接器”,也是让赛事真正从“办赛事”走向“兴产业”、“露营城市”的关键。 ”。

比如,不断升级的成年马匹吸引了更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参与,赛事的更多内涵也被探索出来。

刚刚结束的2024成都马拉松上,成都人工智能公司川大智胜副总经理李志刚不忘“跑交朋友”中国城市足球联赛官网,在“交流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共商商机。 “跑完马拉松后。

马来西亚成都甚至举办了“马拉松博览会”中国城市足球联赛官网,促进各体育企业对接。

在李思思看来,成都仍在形成体系完整的赛事运营产业格局。

2022年,成都赛事运营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营,从顶层设计层面为赛事运营提供支持和保障。根据相关规划,中心将支持成都申办国际顶级赛事、创建自主品牌赛事。

隐藏在重大赛事背后的大大小小的民间运营机构,搅动了成都的体育产业。在综合性赛事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成都冲击了各类顶级单项赛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离不开各赛道上更细分、更聚焦领域的运营机构的支持。

赛事接连不断,占世界三大综合赛事两项

在国际竞技舞台上,成都逐渐积累了独特的赛事声誉。

看看2024年——

5月,世界最高级别羽毛球赛事“汤友杯”举行,观众总数超过75000人,其中近一半来自外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羽毛球爱好者如潮水般涌入成都。

9月至11月,进入“网球观赛季”,迎来2024年成都公开赛、2024年ITF世界网球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ITF青少年巡回赛J60和J100以及澳大利亚公开赛。亚太外卡赛等五项国际赛事中,尚俊成、穆塞蒂等选手在成都激情发挥。

在成都的布局中,这些高水平赛事作为“锚点”,将加速形成包括消费、制造、文化在内的体育产业氛围。一条以事件撬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成都路径”已经出现。从水里出来。

前来观赛的上海球迷宋欢发现国乒夺冠,掀起高潮。场外,远道而来的乒乓球爱好者同样热情购物,“仿佛过着成都独有的‘黄金运动周’”。

数据显示,体育在成都“全面开花”,正在构筑产业新兴增长极。自2022年成都体育产业晋升“千亿产业”以来,去年产值进一步增至1160亿元中国城市足球联赛官网,增速15.5%,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年增至10001.6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去年,国际专业体育智库量子咨询与杜伦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国际赛事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体育发展报告。成都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八。

以赛事为媒介,以赛事塑造城市,形式多样、覆盖全面的国际赛事再次让成都走向世界。

其中一个焦点是将于明年 8 月 7 日开幕的世界运动会。成功举办大运会后,成都即将承办世界三大综合体育赛事中的两项——唯独赛事的“明珠”奥运会尚未“收入囊中”。

作为非奥运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飞盘、跑酷、皮划艇、攀岩、滑水、滑翔伞特技飞行、泰拳、桑博、软式曲棍球、浮士德球等项目颇具观赏性。 、参赛项目全部将参加“世界运动会”。 35个大项、61个分项、254个体育小项,让宋欢充满期待:“每一项都非常新鲜有趣,我就等着放票了。”

一系列高水平赛事在成都举办的同时,其体育以外的溢出价值也进一步凸显,不仅推动了当地体育产业的高端发展,也为这座城市的经济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成都已经是国际赛事轮流举办的地方。它正在与赛事“共舞”,成为体育产业新的国际“竞技场”。可以预见,借助世运会,这座国际赛事名城将迈上新的台阶。

文字|五羊体育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