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BA 冠军花落新疆叶城队,文体活动魅力无穷
刘萌萌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兹拉·尼斯拜克
说起“村BA”,这几年可是火爆啊!
知道今年“村BA”冠军是谁吗?新疆叶城队!
叶城是一个偏远的边境小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城市喀什260公里,可以说,这里是新疆最偏远的边境城市之一。很遥远!
虽然距离拿到奖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冠军队叶城队的队长阿尼卡·埃尔肯和他的同伴们下班后的“状态”依然是:运球、奔跑、上篮……其实,当这些年他们不都是这种“状态”吗?!
在叶城、在新疆,处于这种“状态”的,可不只是阿尼卡尔和他的朋友们!
这就是文体活动的魅力!它是释放激情的欢乐之地,是传递能量的魔杖……记者走遍新疆,无论是南疆的戈壁小镇,还是深入新疆的部队……天山山脉;无论是石河子广阔的垦区,还是巴尔鲁克山旁的库鲁斯台草原。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被这个“状态”深深地包围和包容。
因为深深地拥抱了,你就会理解这种“状态”的缘由,也会理解今年的“村BA”冠军为何来自新疆。
文艺功底扎实,人人都能有“名气”
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前不久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乡村BA”篮球邀请赛冠军的队员。
回忆起满载荣誉回国的荣耀,阿尼卡尔上尉说,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明星”。
然而,说到这位“明星”,他觉得来得有些突然,甚至有些不真实。6月初,在接到“乡村BA”篮球邀请赛的通知后,安尼卡尔迅速找到了几个“搭档” ”。县里的篮球爱好者听说后,也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争抢替补队员,球队就这样组建起来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支临时凑合的“草根队”居然夺得了冠军!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和朋友们还是挺有实力的,也真正意识到了新疆草根体育的实力。
夺冠说起来容易,但夺冠却不容易!直到第三节结束,叶城队仍以48:52落后对手贵州凯里队。最后4.6秒,富尔开提江命中一记远距离三分球,最终锁定胜局。
当然,叶城队能够反败为胜也是必然的。
“在叶城,十个巴郎孜(维吾尔语,意为‘年轻人’)里有九个都会打篮球,业余时间都在球场上度过。只要基础扎实,谁都会打篮球!”阿尼卡尔说。
确实,在新疆,叶城并不是唯一一座基础雄厚的城市。
清晨,太阳刚从喀什老城的地平线跳出来,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健身广场上,身着艾迪莱斯裙的维吾尔族阿姨、俄罗斯姑娘头戴美丽头饰的汉族老人、身着太极拳服饰的汉族老人……各族群众越来越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激动人心、欢快的手鼓声中,一曲热情奔放的麦希热夫舞蹈落下帷幕,音乐声中, 《最炫国风》旋律再次响起……几乎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舞蹈风格间“自由切换”,不时有年轻人三两成群进来“舞动”,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和笑声。
“什么舞我都会跳,各民族的舞蹈都很美!”歌唱完,古丽阿姨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也要尽我所能地跳舞吧!”
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这些在各地常见的晨练项目,在新疆城乡街头随处可见。新疆还有许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文体活动:骑马赛跑、捉羊、追女孩等。每一个都充满了动感和乐趣。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阿尔泰草原,豪华到成为了小学生马术课的教室。
“手握缰绳,脚踩马镫!”在教练的指导下,孩子们从摸马、牵马到骑马新疆篮球队员,逐渐体验到与马的“亲密接触”。 “夏天去马场,冬天去滑雪场。”10岁的李振宇自豪地说。
“夏天骑马,冬天滑雪,一年四季踢足球、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如今,阿勒泰地区中小学在马场、滑雪场、溜冰场等地都开设了体育专门课...形态各异,色彩缤纷。
雄厚的体育基础支撑着年轻人的金色梦想。
当足球第一次走进阿卜杜拉·阿卜杜赖伊姆的生活时,他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足球会带他走出家乡周围的沙漠和大山,来到千里之外的广州,成为一支职业俱乐部的一员。
阿卜杜拉是喀什市沙马巴格镇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对足球有着浓厚的兴趣。
2012年,镇中心小学体育老师买买提江·马哈木提组建了一支“儿子娃娃”(新疆方言,意为“男子汉”)校园足球队。老师问他:“巴朗孜,你想不想让你在生活中能给自己取个名字吗?”
不用说,阿卜杜拉成为了这个团队的一员。
他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踏上球场时的感觉——“激动、兴奋、开心!”
“班级每班参与、学校每校组织、地方每地推进、层层选拔”,新疆校园足球联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新疆篮球队员,新疆共有校园足球队2387支,球员4.2万余人,小学生5万余人。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中专学生直接参加足球比赛,每天有十多万青少年参加业余训练,一批又一批“幼苗”在绿茵场上迅速成长。
“种文化”“送文化”培育新疆文化体育“春园”
叶城队夺得“村BA”冠军,阿瓦提县英尔日克镇68岁的买买提颇为不服气:“要不是我留着这么大的胡子,我就能上去打了”他几次!”
聊天时,买买提姆滔滔不绝。他说,新疆的很多“新鲜事物”,比如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去新疆的青年带进来的。边疆地区。“我还没牧童高大时,就到村子旁边的农一师一团打球。从南泥湾出来的老连长教我运球他还一直夸我:‘嘿,小家伙,你真聪明!别松懈,等你长高了,你能踢到乌鲁木齐那么远。’”
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使得天山南北的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当然“枝繁叶茂”也离不开新疆各族人民的灌溉和培育。
盛夏的吐鲁番,太阳下山之后稍稍凉了一些,但球场上的“温度”却并未下降。
“注意队友”、“传球不要犹豫”、“注意人”……7月31日晚,在灯光明亮的篮球场上,一场篮球比赛正在进行。恰特卡莱乡云海村。场边,58岁的热希提·阿布拉高声呐喊。
热希提与篮球的缘分始于20年前。他在工程队赚了一点钱,看到村里的孩子喜欢打篮球,便有了建篮球场的想法。他腾出一部分自家院子改造,平整地面,硬化球场,购买篮球架。他的义举得到了村民的响应。在大家的帮助下,球场边安装了长椅,装上了车灯——村里有了第一个灯光球场村委会还请了教练进行指导。
20年过去了,昔日的巴朗兹已经成为了一名不俗的篮球运动员,但热希提对篮球的热情丝毫未减,依然和当年一样。
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曲旭尔盖村,村民阿尔孜古丽做完家务,在家门口的划船机上锻炼了20分钟,还觉得不够过瘾,又到附近的羽毛球场上挥了几下。
“村里什么都有,运动广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走几步就有,很方便!”谈起身边的文体设施,她自豪地说道。
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财富的积累使得城乡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善,体育设施的改善使得更多的人喜欢上了体育运动。
以叶城为例,多年来,该市已投入5000万元用于体育硬件建设,如今,全市307个村(社区)已建有537块篮球场地,高中联赛、返乡大学生比赛、农夫山泉等篮球赛事也陆续开办起来。 '牧民们的运动会从年初到年末举行。
“新疆的体育场地总数和人均面积与大多数省份相比并不逊色。”参加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孙健说。 “到2023年底,新疆将共有体育场地8.19万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1平方米。‘有无’公共体育设施的问题早已解决。现在,我们都在追求‘更多’和‘更好’。”
由“有”到“好”,体现了政府“种文化”的良好用心。
前不久,自治区组织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来到温泉县扎勒木特乡阿兹村,为农牧民进行健康知识、健美操、羽毛球等科目的基础培训。
“当我听说有培训计划时,我立即报名了。生活很忙碌,我想保持身体的健康。”村民阿卜杜拉·达乌提告诉记者。
“这些学员将传承健身方法、传播健身知识,带动更多农牧民加入全民健身行列。”自治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秘书长彭素菊说。
不仅当地群众参与“播种文化”“送文化”,各援疆省份也争相行动起来。
“谢谢叔叔阿姨,我长大了要去天津踢足球。”玉田县CEC希望小学学生安再伊尔江收到新疆援疆队送来的足球装备后开心地说。
五年前的初夏,天津市体育局启动援疆项目“足球小子”交流活动,首批22名和田小子怀揣着对足球的热爱和梦想来到天津,观看足球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当地小朋友比拼足球球技……截至2023年,已有500多名新疆青少年参赛。
天津并不是唯一一个“栽种文化”与“输送文化”的城市——北京将“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为和田打造了一支“留得住、拿不走”的体育专业队伍;河北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培养了一批乒乓球、游泳、射击、田径、拳击等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吉林建成了四季滑雪场为阿勒泰地区建立武术训练基地和体育公园;河南输出传统武术资源,为哈密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培养武术人才;湖北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城乡...
“种下文化”和“传递文化”,让蓬勃独特的新疆文化在天山南北生根发芽,文化带来了团结与和谐,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依。
“我劝王喝酒听虞姬歌,我跳舞为王解忧……”年轻的“虞姬”一亮相乌鲁木齐人民公园传统文化活动舞台,便赢得阵阵掌声。她是一位维吾尔族姑娘,舞剑优雅、英姿飒爽!
“我14岁开始学京剧,最喜欢武术套路!从小就看汉族邻居练太极拳、舞剑,一直请他们教我。”乌鲁木齐市京剧院演员派日扎奈·帕尔哈提笑着说:“当然,他们还让我学跳舞。”
站在舞台前的观众张海明感慨万千:“新疆这太好了!各族人民在一起放松、一起欢乐,你跟我学一招,我教你一招。各族人民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文体活动充满活力,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7月初,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新疆队队员别克江·别克图尔森不仅参加了比赛,还穿梭在人群中,忙着另一件事——给来自各地的赛马朋友拍照。世界。
“既然是在我家乡比赛,那我就当个东道主吧。”布克扬开心的眨着眼睛。
他很好地履行了东道主的职责:赛前,他主动向全国各地的“马友”传递“信息”。比如,赛马场建成后,他立即发信息给马友团的热情,马厩完工后,他拍摄了马厩设施的详细照片。“还没到昭苏,你们的热情就让我汗流浃背了。”秦勇笑着和别克江开玩笑。
别克江与秦勇2015年在一场马术比赛中相识,两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彼此欣赏,由此结为好友。
别克江的家在距离球场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比赛结束后,我邀请老朋友到我家吃肉丝。明年我结婚,也要请他们来参加婚礼!”别克江说。
“各族运动员相互交流,传递了民族友谊,这比比赛结果更有意义。”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肖建说。
这种友谊也从赛场延伸到了赛场外。一位在新疆工作多年的河北小伙子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心里有些不自在,有点不好意思说。向少数民族朋友问好。有一次我在看足球比赛时,被热情的少数民族球员拉进球场,我才发现他们很好相处,我们很快就成了兄弟。”
文体活动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荣获“乡村BA”称号的叶城县,曾是新疆22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让农民失去了精神,失去了精神,农民更加贫困。
“县委、对口支援新疆指挥部决定,脱贫攻坚要从凝聚人心做起。凝聚人心,就要从体育做起。”叶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邵书豪回忆道。 。
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孩子”——推出“篮球与跳绳”项目,为10岁以上的青少年免费提供篮球和跳绳。“让孩子先动起来,家人也可以一起参与。” “人都爱运动!”“村霸”叶城队教练周建伟见证了全过程。
“现在,打篮球、逛公园、听戏、跳广场舞,都成了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这样,农村的风俗突然变得文明起来。过去,农闲时节,村民们会聚集在“三五成群的打牌新疆篮球队员,现在你进村里来看看吧。”邵书豪说道。
“我们不仅要有充裕的口袋,还要有光明的精神。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有光明的精神。效果已经很明显了——多一个体育场就少一个赌场;多一些著名演员就少一些争吵。”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丁有明说。
新疆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双车漂移、急速避让、双轮横移……在乌鲁木齐乐易文化旅游小镇,赛场上,特技车手的动作一个比一个惊险刺激;赛场外,尖叫声、欢呼声越来越大,现场观众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更大声。
发动机轰鸣、尘土飞扬、赛车疾驰……哈密大海岛汽车拉力赛的赛道上,赛车时而低空飞行,时而腾空跃起,划出强劲的弧线。
地貌多样、地域辽阔的新疆正成为汽车运动的温床,环塔赛等品牌赛事、奥英汽车特技表演园等特色项目正将体育魅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活力。
老赛车手老周在奥影汽车特技表演园工作,看到赛车项目越来越融入文化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他感到很开心。“以前我参加比赛,是为了给自己争个荣誉但现在我是为了帮助家乡发展,这条‘轨道’已经改对了!”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村民也改变了“轨迹”。
站在自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宿门口,33岁的巴齐尔贝克·阿德里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说:“看!那就是我冬季工作的地方。”
他指着新疆第一家5S滑雪场,每年雪季接待30万至40万游客。“夏天可以避暑,冬天可以滑雪。”巴兹尔贝克和其他许多村民也靠滑雪为生。滑雪场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天,我们经营寄宿家庭,冬天,我们教滑雪。”“你知道,很多年前,我们村是镇上最穷的村子。年轻人无法适应“半年种地,半年闲着”的生活,都出去打工了!你看现在呢?都回来了!在家呆着也能赚钱。”
八月的新疆,到处都是瓜果飘香,葡萄、石榴飘香,看,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疆,一个饱满温馨的新疆,一个包容美丽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