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牛队豪取中乙联赛 5 连胜,提前两轮冲入中甲,背后的故事令人暖心
唐山赛区,当海牛队以2球取胜时,队员们高举起老教练殷铁生,远在俱乐部总部的投资人乔伟光开香槟与在场的同事、朋友庆祝,除了球迷代表,还有曲波等多位青岛足球名宿,汗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幅老字号俱乐部来之不易的幸福画面。
任何一位中国职业足球的铁杆球迷,都不会轻易忘记“青岛海牛”这个烙印。作为青岛第一支职业足球队,他们在1995年便升入了当时国内顶级联赛——甲A联赛。虽然那个赛季他们不幸降级,但“放弃”这个词从未出现在这支球队和俱乐部的字典里。在1997赛季卷土重来后,海牛队经历了俱乐部投资方和名称的更替,但直到2013赛季,他们才再次降级。
这支青岛队历史上曾多次更名。1994年国内职业联赛成立前,球队以山东省经贸委队的名义征战联赛。此后,为了适应职业联赛的需要,“海牛”这个名字成为了青岛职业足球的标志性符号。自1997赛季颐中集团入主球队以来,球队曾更名为颐中海牛、青岛啤酒、哈德曼、贝利特。2005赛季中能集团入主后,球队更名为“青岛中能”。本赛季中乙联赛开始前,为严格执行中国足协出台的“职业俱乐部中性名”规定,球队正式更回“青岛海牛”。
值得注意的是,现役中超球队青岛中能2013年成立之初也曾使用“青岛海牛”这个名字,当时引发争议。新海牛队是在相关方介入后才取得注册权。后来,在黄海集团的介入下,球队更名为“青岛黄海海牛”。直到2016年重建时,才将“海牛”二字去掉。尽管如此,“海牛”早已植入岛城广大球迷心中。青岛中能将俱乐部命名为“海牛”,初衷是为了传承青岛足球文化。
青岛足球此前在顶级职业联赛中的战绩并不辉煌,但其对中国足球的贡献却不容忽视。近20年来,青岛足球先后涌现出陈刚、高明、曲波、刘健、姜宁、郑龙、邹正等不同时期的国脚球员,期间还吸引了刘国江、李章洙、桑特拉奇、张外龙、李霄鹏等中外名帅加盟。青岛海牛最辉煌的时期发生在2002赛季——在当赛季的足协杯比赛中中国足球联赛词典20年,他们夺得了冠军,这也是球队迄今为止取得的最佳战绩。
2009年,国家能源集团曾想以0元转让俱乐部,可惜无人接手。此后,随着广州恒大俱乐部的崛起,中国职业足球进入“黄金时代”,职业足球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加剧了国家能源俱乐部和球队的艰难处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姜宁、郑龙等名宿在2013赛季开始前相继转会恒大。当赛季,国家能源队以7连败、14轮不胜的战绩,不幸降入中甲。刘健、邹正、宋文杰、刘振立等主力球员的离去,无异于给俱乐部带来更重的打击。为此,球队在中甲联赛苦苦挣扎了3个赛季中国足球联赛词典20年,随后又跌落到中乙联赛。 尽管在那段被俱乐部内部人士称为“至暗时刻”的时期,中国能源俱乐部解散的传言屡屡出现,但国家能源集团及其投资方乔伟光始终没有放弃俱乐部。
近两个赛季,在各级职业联赛相当一部分俱乐部因金元足球冲击而无法为继之时,中能“逆流而上”,展现出对足球投入的执着与诚意。本赛季中乙联赛开赛前,青岛海牛俱乐部特意请来老帅殷铁生坐镇,球队也进行了人员配置上的大变动,姚江山、牟鹏飞、吴星宇、张洋等老将新人相继加盟。在“夏季转会窗”开启之际,俱乐部还引进了中锋肖智,加上上赛季回归球队的前国脚姜宁。这支新海牛队无论从实力还是精神号召力上都处于中乙联赛的上游,晋级中甲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赛季中乙第一阶段比赛,青岛海牛14场仅输1场,积31分挺进升级组。该阶段球队以12场9胜2平1负的不俗战绩中国足球联赛词典20年,提前成功升入甲级。有人将海牛升入甲级形容为“浴火重生”。其实,海牛本赛季的成功,无非是投资者对职业足球执着追求、精耕细作的结果。这样的成功典范,无疑是对处境艰难的中国职业足球一剂难得的安慰。
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