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郅 NBA 之路:波折与机遇并存,年少得志构建八一王朝
王治郅最早引起NBA的关注是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在美国梦之队三队对阵大卫·罗宾逊的精彩扑救让他得到了NCAA和NBA球队的关注和邀请。
那时的王治郅年轻有为,1991年加入八一队,1995年入选国青队,1996年随国家队出征亚特兰大奥运会,为1998年曼谷亚运会、1999年福冈亚锦赛两连冠立下汗马功劳。
他帮助八一队连续四个赛季夺得总冠军,是打造八一王朝的核心球员。
1996年,王治郅参加在美国举行的耐克峰会篮球赛,代表世青队对阵美国青年队,出场14分钟nba中国副总裁,得到6分,出色的表现被NBA球探注意到。
当时,NBA有着推进全球化的雄心,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有意为中国球员进入NBA提供便利。
当然,没有合适的人,谁也不敢上梁山。
NBA确实是为了市场,但入选的球员也必须实力不俗。王治郅的实力毋庸置疑,当时国内很少有球员像王治郅一样拥有身高、技术、投篮和华丽的球风,业界也认可他有跃升更高水平联赛的水平。因此,当进入NBA的机会出现时,“所向披靡”的王治郅跃跃欲试,但真正离开却遇到了一系列现实困难。
首先,当时缺乏信息,虽然老一辈的篮球运动员和NBA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信息交流,但对这个远在大洋彼岸的联盟普遍比较陌生,在国人心目中,NBA依然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
如何进军NBA?别说中国了,在亚洲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中国篮球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虽然支持此事的声音不少,但公开表达意见并不容易,只好化作保守派,静观其变。
而且当时篮协还有一条严格规定nba中国副总裁,中国球员到海外打球必须年满 28 岁。但众所周知,篮球是一项面向年轻人的运动,如果浪费几年时间,就会变老,前途堪忧。这条规定直接扼杀了离开的念头。
再加上王治郅身份特殊,对他的任何变动都不仅仅是体育界的事情,各种手续都需要层层严格审批,非常复杂、困难且耗时。因此,不少有意王治郅的NBA球队都被劝退,只剩下达拉斯小牛队和孟菲斯灰熊队对他穷追不舍。
说到小牛队,就必须提到夏松,他未来将成为王治郅的重要经纪人。
夏松也是一名身体素质不错的天才,在贵州上午队打过不错的控球后卫,在北京读大学时,还刻苦学习英语,为日后在耐克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因为工作的关系,夏松不仅熟悉国家队,在NBA也建立了人脉,其雷厉风行、果断做事的作风在业内备受推崇。后来王治郅、巴特尔进入NBA,还有薛玉洋的NBA选秀,都是由他亲自完成的,可见他的能力有多强。
小牛队原本就对王治郅很是看好,再加上当时作为小牛队管理层亲密贴身教练的夏松的支持,更是坚定了追求王治郅的决心。
当然,小牛队也有自己的考虑,老尼尔森辞去总经理一职,亲自执教,主打跑轰战术,需要像王治郅这样能投能打的灵活大个子。
再加上当时的小牛队老板罗斯·佩罗是一名商人,计划将生意拓展到亚洲,自然有意选用亚裔球员,最重要的是,他非常信任夏松,也听取了夏松的建议。
灰熊对王治郅的追求也是一个好故事。
小牛队有夏松帮忙,灰熊队则找到了特里罗德斯。罗德斯是出了名的人物,耐克中国区的负责人,夏松的顶头上司。在他们共事的那段时间里,夏松的能力让罗德斯感到愤慨。
在追求王治郅的事情上,罗德斯不得不和夏松博弈一番,这个自负的美国人自信可以追求王治郅,并且坚信只有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才能把第一个中国人带进NBA。
此时,暗流涌动,双方都拼尽全力,争夺胜利者。
北京时间1999年6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选秀大会上,小牛队在第二轮第七顺位选中了来自中国的王治郅。
夏歌打败了罗德,让罗德恼羞成怒。
本次选秀共有9名国际球员入选,其中欧洲4人,非洲1人,大洋洲1人,美洲2人,王治郅是唯一一名亚洲球员。
除了俄罗斯的基里连科是首轮被选中外,其余都是次轮被选中,而这些次轮秀中,最终成为未来巨星的,是最后一名,阿根廷大神吉诺比利。
当然,王治郅没有,也不可能亲自出席NBA选秀大会。当时,他正在吉林长春卡伦湖随国家队训练,备战福冈亚锦赛。正是夏松打来的长途电话,让身处东八区的王治郅听到了时任NBA副总裁拉斯·格兰尼克从西五区宣布他被达拉斯小牛队选中的声音。
夏松完成了帮助首位亚洲篮球运动员被NBA选中的壮举nba中国副总裁,打破了NBA历史上没有中国球员的空白,也打破了那天凌晨中国篮球界和体育界的沉默。
夏松趁热打铁,迅速把新鲜消息报道给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引起舆论轰动。那一天,在卡伦湖男篮训练馆,球员们的电话纷纷响起,各路记者蜂拥而至……
但王治郅却无法第一时间向NBA报到,面对已经尘埃落定的事实,八一队出于多方面考虑,还是小心翼翼地保留着这份批文。
这时,夏嵩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将自己的外交、内政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什么叫“长袖善舞”、“处事圆滑”。
他先是邀请罗斯·佩罗、唐·尼尔森等人组成的豪华代表团到中国拜访总政领导,却遭到拒绝,只好向篮协主席辛兰成求助,在辛兰成的调解下,双方见面,但发生了分歧,不欢而散。
2000年奥运会申办期间,北京奥申委领导被要求向高层传达希望尽一切努力促成王治郅去美国的消息,高层对八一队施加压力,再加上夏松利用自己广泛的媒体关系,让民众要求王治郅去NBA的呼声越来越大,八一队被迫作出让步,并向王治郅提出条件:只要王治郅在2000-01赛季帮助八一队再次夺冠,就允许他去NBA。
当年的总决赛,八一队以3:1战胜了姚明率领的上海队,夺得了队史第六个总冠军,王治郅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时隔两年终于实现了自己进军NBA的梦想。
总决赛结束后,美国媒体早已沸腾起来,纷纷对王治郅表示热烈欢迎和大力推崇,ESPN则称王治郅在NBA前途无量。
CNN以“即将远赴美国——中国球星下月加盟NBA”为标题;
《达拉斯晨报》谈到王治郅的入选并表示,无论对于NBA还是中国来说,这都是非常历史性的一天。
2001年3月29日,中国篮协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送别王治郅。与会人员感慨万千。王治郅能在中国篮球历史上取得突破,十分不易,而这一大胆而多彩的划水背后,凝聚了太多人的努力。夏松是第一功臣,后来名声大噪。
随后,在同胞的劝告和祝福下,王治郅登上了专机,离开家乡,飞往遥远的达拉斯。